【科研标兵】刘先利:一颗红心跟党走 两袖清风做科研

发布时间:2024-01-15 审核人:王定兴 编辑:向文容 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

刘先利,男,中共党员,1965年9月出生,新葡亰8883ent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硕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智库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自1986年任教以来兢兢业业,曾多次获表彰。因获得2022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再次在科研领域表现突出,被评为科研标兵。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批国家专利29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44篇,SCI、EI、ISTP收录54篇,参编学术著作8部。

跟党走,听党话,完成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赋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新历史使命。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生态环境部成立了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在他积极协调下,新葡亰8883ent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被列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黄石驻点成员单位,并迅速开展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主持参与了“网湖水体治理专项方案编制项目”、“大冶市‘三湖同治’实施方案编制”等多项流域保护修复项目。按照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工作要求,助力黄石市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各项工作,为黄石市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出谋划策,在驻点跟踪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为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在他亲自组织团队,编制了中央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网湖北部及西部湖滨带修复工程可研方案》并成功入库,开展预警监测、生态调查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由此,2020年、2022年他所带领的团队先后两次收到了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发来的感谢信。

开新局,谋新篇,完成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

为了服务区域两型社会创新发展需要,承担矿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职责,他于2016年组织团队积极申报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大冶矿区重金属污染废弃地能源植物修复关键技术及示范”并顺利获批经费100万元,项目获批填补了新葡亰8883ent同类项目的立项空白,标志着学校科学研究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全身心投入、关心试验每个细节,多次现场踏勘指导,最终获得结题专家组一致通过。该项目实施硕果累累,为新葡亰8883ent培养本科生30名,联合培养硕士生4名;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基地1座;发表论文14篇;申请专利11项,授权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随后,他又引领团队对该项目成果凝练总结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科技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之后,他带领团队积极申报湖北省科学奖,获批2022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总之,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环保产业、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给予较为重要的引导辅助作用,对我省乃至全国同类矿区重金属污染尾矿库生态安全风险消减、景观构建以及资源化利用调控技术推广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做绿叶,带新人,完成新进青年教师传帮带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驱动创新、引领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高校长盛不衰的基础条件。为了新葡亰8883ent科研综合实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甘做人梯托举来者,传承理工传帮带精神。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地全程悉心指导新进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各项工作,以深厚的学术涵养和宽阔的学术视野,以及对科研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并以自身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无声地影响着青年教师。他个人治学严谨、勤奋敬业、身体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沉下心来做学术,平衡好学术研究和生活的关系。他坚持做人和科研相统一。经常告诫青年教师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引导他们了解国情,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注重塑造青年教师的品格、品行、品味,提醒青年教师要端正学风、诚实守信。在科研中注重提升青年教师的思辨能力,培养踏实规范的科研态度、敏锐的学术问题意识以及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成就自我、贡献社会。与青年教师定期互动,通过与青年教师讨论环境热点问题,寻找科研中的灵光一现,并鼓励青年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看书,做有自己特色的工作。他还经常倾听青年教师的心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在思想上解惑、在科研和生活上解难。总之,他指导青年教师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迫切紧要环境问题,带领青年教师将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所带团队科研成果累累,已申报、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SCI、EI、ISTP收录6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1人次获选湖北省“百人计划”。